一、办学单位简介,以及项目特色阐释
1、基本情况
中国AG尊龙凯时研究生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办学,授予香港理工大学软件科技理学硕士学位。项目依托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学系,采取学分制,完成学业需要修满30个学分,采取在职学习的方式。一般学制为二年半,最长修读时间为八年。
2、项目特色
(1)树立创造价值的观念
本项目重点关注软件产品的行业应用,在指导学生掌握软件产品设计开发的同时,树立以信息化手段为工具,再造企业流程,推动企业创新,提供增值服务的理念。项目旨在帮助学员在今后的从业经历中,实现软件产品为商业、工业提供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先进管理模式服务,不断为行业和企业创造价值,放大价值,而不是纯粹的"就软件学软件"。
(2)落实项目管理思想
本课程加强项目管理这一先进管理技术的教学,提高学员客户服务理念和项目管理能力。通过专业训练,让学员在软件应用产品开发中,提升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技能和素质。
(3)培育团队协作精神
软件产业是一个以人为本、协同工作的行业,优秀的软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本学位项目借鉴国外软件工程教学中的角色划分、高效沟通和团队建设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场景模拟和项目实作,提高学员的组织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素质。
(4)提高软件工程素质
优秀的软件应用产品,要以严格的工程标准和规范为支撑。本项目将在软件开发标准、软件设计规范、软件工程范式和软件质量控制方面,设计专门的课程模块和实践项目。
(5)提高再学习的能力
通过教学,不仅让学员掌握课程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同时在软件工程应用和软件产品开发的思维方式进行训练,提高这些未来软件职业工程师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3、培养目标
本学位项目,为软件企业培养人才,尤其是为商业、金融、工业领域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培养大型软件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者,为不同行业培养输送"精技术、懂管理"的CIO等岗群人才。
二、依法办学及办学规范性情况
1、办学规范性情况
中国AG尊龙凯时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的"软件科技理学硕士"项目历经了两个合作期。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办【2004】44号文件,第一期合作从2004年开始至2008年结束;根据教育部《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编号为MOE11HK1A20101080N的文件,第二期合作自2010年至2014年,到2012年12月该项目已经有352名学生顺利毕业,目前在读学生人数近50人。
2、办学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中国AG尊龙凯时大学,原名中国AG尊龙凯时研究生院,是国内成立时间最早、培养规模最大的研究生院,具有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包括300名两院院士,4000名博士生导师,目前在读研究生2万余名,成立二十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4万余名人才。
中国AG尊龙凯时大学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现名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是AG尊龙凯时二级学院,是联合中科院最著名的IT研究机构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网路中心和中科院软件工程中心联合成立的。学院以"打造软件金领,领航信息产业"为宗旨,定位于培养高级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管理人才。
按照"全院办学,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研究生院与中科院各个IT研究与应用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导师选拔、生源推荐方面,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了发展软件工程教育,培养软件人才的雄厚基础和实力。
香港理工大学位于亚洲金融贸易的核心地,是一所以实用为主及与工商界联系最密切的大学。香港理大现设有6个学院,26个学系,130多个专业,提供由专业文凭、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各个层次的课程。过去30多年来,香港理大已为社会培育了18多万名毕业生,在读的全日制和兼读制学生约有一万八千名,为香港高校人数最多的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具备良好基础。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系隶属于理大第三大的工程学院,为香港首个开办电子计算专业的学系,涵括专业分别为电机工程系、电子及资讯工程系、工业及系统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航运及物流管理系。除了电子计算系精英的教师队伍外,系内的教学配套及技术支持是全港大学中最完善的,并具先进设备的电子计算机室及实验室,以供教学及研发之用。
学系与工商界及政府的关系密切,除提供咨询服务外,其研发项目一直获政府及工商界全力支持,科研成果卓越,譬如最近就成功研发了全球首套具扩充功能的智能家居软件系统,若商品化进展顺利,将令香港成为全球首个网上应用智能家居服务的地方。
三、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利用情况
⑴.完善的课程体系
本期合作中该项目增加了面授时间的比例,以全部面授课程取代了面授加网上学习的方式。面授教师辅以本地督导教师完成全部教学环节。课程进行了较大的更新,完善了核心课程及互认课程,经过合作期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设置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⑵.雄厚的师资力量
针对培养高级实用性软件工程人才的实际要求,为保障软件科技理学硕士合作项目的优质教学水准,中港双方均派出学术界权威与产业界资深专家授课,组成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师资队伍。学术界的教师将系统的理论知识、最新的学术方向和趋势传授给学生,产业界的专家将最新的技术与方法,以及新技术的产生背景和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传授给学生,所有主讲教师均拥有相关专业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实践和教学经验,具备博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70%。
该项目配备了香港理工大学电子系和中科院研究生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师资中最优秀的资源。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教师有香港理工大学电子系主任、副主任及电子学系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以及来自香港产业界如香港地铁公司、数码港管理公司等的资深专家10余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师资包括来自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副院长以及中科院系统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10余人,还有来自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大学的终身教授,以及来自国内外知名IT企业如摩托罗拉、微软等的业界资深专家10余人。
全部师资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产业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对课程教学认真负责,还积极结合最新学术与产业发展对该项目提出优化建议,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全力支持。
⑶.建立评估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本学位项目教学中,逐步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通过专家抽评、教师自评和学员海评三个评估环节,对课程、教师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评估;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和师生座谈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采取科学严格的考核考试手段,保证教学方案的应有效果。
在此基础上,学院将实行弹性学分制、引入淘汰机制,制定符合产业需要和贯彻落实培养目标的毕业设计方案,确保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培养质量及取得的社会效益等办学成果情况
⑴.完善的组织结构
从项目启动之初,双方便成立了联合教育管理委员会、学术专家委员会和项目组,作为合作执行中的联合工作机构,全面负责办学项目管理运营,在合作双方的开展信息传递和协调工作。
教育管理委员会承担招生、教学辅助和学生管理的工作,同时负责为促进本学位项目的产学结合,提供丰富社会资源和企业合作渠道;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双方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系主任和项目主任组成。学术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师资的审定工作,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等;学术委员会由双方共同聘请来自香港和内地的学术界和工业界本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项目领导小组由4人组成,中国AG尊龙凯时研究生院2人,香港理工大学2人。
⑵.优质的学生培养
为保证学生的输出质量,我们对生源进行严格筛选。招收的生源80%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且英语水平突出、专业基础扎实。根据对项目的定位,我们生源主要来自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软件企业现有的从业人员,在软件企业具备丰富的经验,并且具有较好企业职位;二是目前在金融、电信、制造业等部门从事信息化业务的人员;三是具有一定学科和技术背景,希望转型进入软件行业的人员。目前该项目在读的学生中,其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者占30%,高级职称者约6%。
⑶.其它成果
1、"高级软件工程师"资格证书;
在学位教育的基础上,双方利用合作优势启动了"高级软件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该认证通过对学生在校课程学习和产业体验的综合评估和严格的推荐程序,为优秀的毕业生授予"高级软件工程师"资质证书,逐步形成适合中国软件企业人才需求的职业资质认证模式,致力于为产业界培养和输送合格的软件工程人才。截至到2008年2月已有136名相关毕业生申请到了该证书。
2、 联合实验室
基于对"软件基准对比"研究工作的共同认识,双方在合作期间共同开展"软件基准比对"研究,并建设相关联合实验室。这项联合研究工作非常有价值,对软件外包、软件质量评估和软件企业评价都将产生直接影响。
3、 合作备忘录
为扩展和加强合作,2007年春双方还签署了中科院研究生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备忘录。双方表示要进一步加强两校在科学与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教职员和学生互访、开展合作研究和教学活动、合办研讨会和学术会议、交换学术资料等。
参评链接: